整理出來這些常見的古典中式家具的一些稱謂和常見術語,為的就是了解這方麵的知識:
本文的文字和圖片有時因為收集整理資料不足並不完全對照。還望大家體諒。
其實本文本應該叫中式古典家具字典資料,既大家瀏覽了解即可。
幾 案:
人們常把幾案並稱,是因為二者在形式和用途上難以劃出截然不同的界限,幾是古代人們坐時依憑的家具,案是人們進食、讀書寫字時使用的家具,其形式早已具備,而幾案的名稱則是後來才有的。關於幾和案的實物,從考古發掘情況看,自戰國至漢魏的墓葬中,幾乎每座陶器等多種質地。
從種類上來分,案的種類有食案、書案、奏案、氈案、欹案。幾的種類有宴幾、憑幾、炕幾、香幾、蝶幾、花幾、茶幾、案頭幾。幾案的樣式之多,且又各有各個用途,在廳堂殿閣的布置上,和其他家具一樣,也各有其特定的規範。
椅 凳 :我國古代椅子出現在漢代,它的前身是漢代北方傳入的胡床,發展到南北朝時期,已為常見之物。唐以後,椅子才從胡床的名稱中分離出來,直呼為椅子。
宋代椅子更為普遍。在宮廷中,所使用的椅子都是極為華麗的。宋代帝後像中描繪的椅子都有用彩漆描繪的花紋,結構也趨於合理。
宋代還流行一種圈背交椅。
交椅又名“太師椅”,在家具種類中,也是唯一的椅官銜命名的椅子;所謂交椅,是指前後兩腿交叉,交接點作軸,可以折疊的椅子。北方民族最先使用,其特點十分適合遊牧生活的需要。
交椅在元代家具中地位較高,隻有地位較高和有錢有勢的人家才有,大多設在廳堂供主客享用,婦女和下人隻能坐圓板凳和馬閘。
到了明代,椅子的形式已很多,如寶椅、交椅、圈椅、官帽椅、靠背椅、玫瑰椅等。
凳:最早並不是caoliu地址今天坐的凳子,它是專指蹬具,相當於腳踏。
它成為坐具,也是漢代以後的事。
凳的形式有方圓兩種,凳麵的板心,也有許多花樣,有影木心者,有各種硬木心者,有木框漆心者,還有藤心,大理石心者。宋代以後,用材及工藝都很講究。
床 榻:我國床的曆史很早,傳說神農氏發明床,少昊始作簀床,呂望作榻。有關床的實物當以河南信陽長台關出土的戰國彩漆床為代表。漢代劉熙《釋名·床篇》雲:“床,自裝載也”,“人所坐臥曰床”。當時的床包括兩個含義,既是坐具,又是臥具。西漢後期,又出現了“榻”這個名稱,它是專指坐具的。《釋名》說:“長狹而卑者曰榻”,“榻,言其體,榻然近地也,小者田獨坐,主人無二,獨所坐也”。榻是床的一種,除了比一般的臥具矮小外,別無大的差別,所以習慣上總是床榻並稱。
直到六朝以後的床榻,開始打破了傳統習慣,出現了高足坐臥具,此時的床榻,形體都較寬大。唐宋時期的床榻大多無圍子,所以又有“四麵床”的稱呼,使用這種無圍欄的床榻,一般是須使用憑幾或直幾作為輔助家具。
遼、金、元時期,三麵或四麵圍欄床榻開始出現,做工及用材都較前代更好。到了明代,這種床榻已盛行,結構更具科學性,裝飾手法達到了很高的工藝水平。如
1、架子床:通常的做法是四角安立柱,床頂安蓋,俗謂“承塵”,頂蓋四圍裝楣板和倒掛牙子。床麵的兩側和後麵裝有圍欄,多用小塊木料做榫拚接成多種幾何紋樣。因為床有頂架,故名架子床。
2、拔步床:其外形好像把架子床安放在一個木製平台上,平台長出床的前沿二、三尺,平台四角立柱鑲以木製圍欄。還有的在兩邊安上窗戶,使床前形成一個小廊子,廊子兩側放些桌凳小家具,用以放置雜物。拔步床雖在室內使用,卻很像一幢獨立的小屋子。
3、羅漢床:它的左右和後麵裝有圍欄,但不帶床架,圍欄多用小木做榫攢接而成。,最簡單的用三塊整木板做成。圍欄兩端做出階梯型軟圓角,既樸實又典雅。
清代床榻在康熙以前大體保留了明代的風格和特點,乾隆以後發生了很大變化,形成了獨特的清代風格。其特點是用材厚重、裝飾華麗,以致誌向繁縟奢靡,造作俗氣。
箱 櫃:箱櫃的使用,大約起始於夏、商、周三代。
古代的櫃,並非caoliu地址今天所見的櫃,倒很像caoliu地址今天所見到的箱子,而古代的箱卻是指車內存放東西的地方。
古代還有“匣”這個名稱,形式與櫃無大區別,隻是比櫃小些。
漢代才有了箱子這個名稱,器物則與戰國前的櫃子相同,多用於存貯衣被,稱巾箱或衣箱,形體較大,是具備多種用途的家具。
廚:這個名稱,它是一種前開門的具有多種用途的家具,可供存貯書籍、衣被、食品等物。 唐代以後至明代,箱櫃的形式無大變化,箱匣類大多做成盝頂蓋,棱角處多以銅葉或鐵葉包鑲。
明代是中國傳統家具的黃金時代,櫃櫥類家具也豐富多彩。如:
1、悶戶櫥:形體與桌案相仿,麵下安抽屜,兩屜稱連二櫥,三屜稱連三櫥,大體還是桌案的形式,隻是使用功能上較桌案發展了一步;
2、櫃櫥:是一種櫃和櫥兩種功能兼而有之的家具,形體不大,高度近乎桌案,櫃麵可做桌子用;
3、頂豎櫃:是一種組合式家具,在一個立櫃的頂上另放一節小櫃,小櫃長寬與下麵立櫃相同;
4、亮格櫃:是書房內常用的家具,通常下部做成櫃子,上部做成亮格,下部用以存放書籍,上部存放古玩。
總之,箱櫃也和其他家具一樣,因用途不同而製法多異,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根據需要不斷總結經驗,使之既美觀又實用。
屏風
帶屏風的榻和案 漢:遼寧遼陽漢墓壁畫。屏和榻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家具新品種漢代屏風榻有單扇、有雙扇,榻上設帳,帳沿有墜飾,富麗而典雅。
屏風:屏風的使用在西周早期就已開始,稱之為“邸”。最初是為了擋風和遮蔽之用,後來不斷發展,品種趨於多樣化,不僅有高大的屏風,也有較小的屏風,也有較小的床屏、枕屏,有專用的,也有純裝飾性的陳設品。
漢唐時期,幾乎有錢人家都使用屏風,其形式也較前代有所增加,由原來的獨扇屏發展為多扇屏拚合的曲屏,可疊,可開合,漢代以前屏風多為木板上漆,加以彩繪,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,多為紙糊。屏風的種類有地屏風、床上屏風、梳頭屏風、燈屏風等;而若以質地分則更多,如玉屏風、雕鏤屏風、琉璃屏風、雲母屏風、綈素屏風、書畫屏風等等,不一而足。明代以後出現了掛屏,已超出了屏風的實用性,成為純粹的裝飾品。
癭木:亦稱影木,“影木”之名係指木質紋理特征,並不專指某一種木材。據現在北京匠師們講,有楠木影(或作癭)、樺木影、花梨木影、榆木影等。
《博物要覽》介紹花梨木產品時提到:“亦有花紋成山水人物鳥獸者,名花梨影木焉。”我國遼東、山西、四川等地均有生產。《博物要覽》卷十雲:“影木產西川溪澗,樹身及枝葉如楠。年曆久遠者,可合抱,木理多節,縮蹙成山水人物烏獸之紋。”書中還提到《博物要覽》一書的作者穀應泰曾於重慶餘子安家中見一桌麵,長一丈一尺,闊二尺七寸,厚二寸許。滿麵胡花,花中結小細葡萄紋及莖葉之狀,名“滿架葡萄”。
《新增格古要論》中有骰柏楠一條雲:“骰柏楠木出西蜀馬湖府,紋理縱橫不直,中有山水人物等花者價高。四川亦難得,又謂骰子柏楠。今俗雲鬥柏楠。”按《博物要覽》所說癭(影)木產地、樹身、枝葉及紋理特征與骰柏楠木相符,估計兩者為同一樹種。
《古玩指南》中提到:“樺木產遼東,木質不貴,其皮可用包弓。惟樺多生癭結,俗謂之樺木包。取之鋸為橫麵,花紋奇麗,多用之製為桌麵、櫃麵等,是為樺木影。”
影木的取材,據《新增格古要論》骰柏楠條和《博物要覽》影木出產品第條介紹,似乎取自樹幹,把其木紋形態描繪為“滿架葡萄”。而《新增格古要論》“滿架葡萄”條中記載:“近產歲部員外敘州府何史訓送桌麵是滿麵葡萄尤妙。其紋脈無間處雲是老樹千年根也。”caoliu地址現在還時常聽到老師傅們把這種影木稱為樺本根、楠木根等。可知影木大多取自樹木的根部,取自樹幹部位的當為少數。
取自樹幹部位的多取樹之癭瘤,為樹木生病所致,故數量稀少,癭木又可分南癭、北癭,南方多楓樹癭,北方多榆木癭;南癭多蟠屈奇特,北癭則大而多。《格古要論·異木論》癭木條載:“癭木出遼東、山西,樹之癭有樺樹癭,花細可愛,少有大者;柏樹癭,花大而粗,蓋樹之生瘤者也。國北有癭子木,多是楊柳木,有紋而堅硬,好做馬鞍鞽子。”
這裏所說的影木和癭木,取材部位不同,樹種也不一樣,但紋理特征卻大體一致,製成器物後很難區分,以致人們往往把影木和癭木混稱,有的通稱影木,有的通稱癭木,由於癭木比其他材料更為難得,所以大都用作麵料,四周以其他硬木鑲邊,世人所見影木家具,大致如此。
魔術:從一件損壞了的,很髒的,鬆開了的或畸形的家具到恢複到它原來的麵目,完整的形狀並給予一個嶄新的生命,這整個過程就叫做魔術。這不僅需要用心去理解,還需要由世代相傳的一流手藝。這是古董家具的精髓所在。
開門:成語“開門見山”的腰斬,用來評價一件無可爭議的真貨。也有呼作“大開門”的,那就更富江湖氣了。
爬山:原來用於評價修補過的老字畫,過去舊貨行的人將沒有落款或小名頭的老畫挖去一部分,然後補上名字的題款,冒充名人真品。而在老家具行業,特指修補過的老家具。
叉幫車:就是將幾件不完整的家具拚裝成一件。此舉難度較大,須用同樣材質的家具拚湊,而且還要照顧到家具的風格,否則內行一眼就能看破。
生辣:指老家具所具有的較好的成色。
包漿:老家具表麵因長久使用而留下的痕跡,因為有汗漬滲透和手掌的不斷撫摸,木質表麵會泛起一層溫潤的光澤。
皮殼: 特指老家具原有的漆皮。家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,木材、漆麵與空氣、水分等自然環境親密接觸,被慢慢風化,原有的漆麵產生了溫潤如玉的包漿,還有漆麵皸裂的效果。
做舊:用新木材或老料做成仿老家具,以及在新家具上做出使用痕跡,以魚目混珠。
年紀:老家具的年分。
吃藥:指買進假貨。
掉五門:這是蘇作木匠對家具製作精細程度的讚美之語。比如椅子或凳子,在做完之後,將同樣的幾隻置於地麵上順序移動,其
腳印 的大小、腿與腿之間的距離,不差分毫。這種尺寸大小相同、隻隻腳印相合的情況,就吃“掉五門”。掉五門可以說是對古典
家具精工細作的最好評價。
後加彩:指在漆麵嚴重褪色的老家具上重新描金繪彩,一般多用於描金櫃。
螞蟥工:特指家具表麵的淺浮雕,因淺浮雕的凸出部分呈半圓狀,形似螞蟥爬行在木器表麵,故得此名。
玉器工: 特指家具表麵的淺浮雕參照了漢代玉器的紋飾和工藝,在硬木家具上比較多見。
坑子貨:指做得不好或材質有問題的家具,有時也指新仿的家具和收進後好幾年也脫不了手的貨色。
叫行:同行間的生意,也稱敲榔頭。
洋莊:做外國人的生意。
本莊 :做國內人的生意。
鼓腿膨牙:指家具的腿部從束腰處膨出,然後向後內收,順勢作成弧形,足部多作內翻馬蹄行。
三彎腿: 將桌類家具的腿柱上段與下段過渡處向裏挖成彎折狀,彎腿家具的足部多為內翻成蹄形。
膛落:指悶戶櫃、圓角櫃等家具抽屜或門下麵的空間,因不易被發現,可用於存放一些比較貴重的物品。
束腰:指在家具麵沿下作一道向內收縮、長度小於麵沿和牙條的腰線。束腰有高束腰和低束腰之分,束腰線也有直束腰和打窪束腰之分。束腰家具是明式家具的重要特征。
托泥:指家具的腿足之下另有木框或墊木承托,可以防止家具腿受潮腐爛,這一木框或墊木就是托泥。供桌和半月桌一般會有托泥。
硬屜與軟屜:硬屜指家具椅麵、榻麵用木板鑲作,軟屜則指用藤麵編製成麵芯。
擠楔:楔是一種-頭寬厚,一頭窄薄的三角型木片,將其打入榫卯之間,使二者結合嚴密,榫卯結合時,榫的尺寸要小於眼,二者之間的縫隙則須由擠楔備嚴,以使之堅固。擠楔兼有調整部件相關位置的作用。
抱肩榫:指有束腰家具的腿足與束腰、牙條相結合時所用的榫卯。從外形看,此榫的斷麵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,與開牙條背麵的槽口套掛,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。
夾頭榫:這是案形結體家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。四隻足腿在頂端出榫,與案麵底的卯眼相對攏。腿足的上端開口,嵌夾牙條及牙頭,使外觀腿足高出牙條及牙頭之上。這種結構能使四隻足腿將牙條夾住,並連結成方框,能使案麵和足腿的角度不易改變,使四足均勻地隨案麵重量。
插肩榫:也是案類家具常用的一種榫卯結構。雖然外觀與夾頭榫不同,但結構實質是相似的,也是足腿頂端出榫,與案麵底的卯眼相對攏,上部也開口,嵌夾牙條。但足腿上端外部削出斜肩,牙條與足腿相交處剔出槽口,使牙條與足腿拍合時,將腿足的斜肩嵌夾,形成表麵的平齊。此榫的優點是牙條受重下壓後,與足腿的斜肩咬合得更緊密。
羅鍋棖:也叫橋梁棖。一般用於桌、椅類家具之下連接腿柱的橫棖,因為中間高拱,兩頭低,形似羅鍋而命名。
霸王棖:霸王棖上端托著桌麵的穿帶,並用梢釘固定,其下端則與足腿靠上的部分結合在一起。榫頭是榫眼下部口大處插入,然後向上一推就掛在一起了。“霸王”之寓意,就是指這種結構異常堅固,能支撐整件家具。
|